全國大學生創意大賽助推四川南充鄉村振興創新發展
2022-12-08 16:38:00 來源:中國城市網
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是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青年鄉村振興活動之一。浙江省在全國率先探索出“鄉村出題、高校答題、真題真做、助推落地”的“政校企村”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實現了“農民收益,學生出彩”的良好效果。借著新一輪東西部協作的契機,在浙江駐南充幫扶工作隊的組織下,四川省南充市借力東西部協作平臺資源,承辦“青春向南充”第二屆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這是浙川協作鄉村振興模式的創新,通過積極優化幫扶方式,動員全社會參與賽事活動,探索鄉村產業發展與鄉村治理的創新性模式,為南充市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目前所有空間和文創點位有序推進并初見成效。
立足“引才引智”,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
實施“引智入村”,搭建校地合作平臺。大賽吸引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等49所高校、152個團隊、近1500位師生報名參賽。大賽立足南充資源稟賦,設置“南充之村”空間類和“南充之禮”文創類兩條賽道,通過實地調研、線下沙龍、駐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用新理念新思路把脈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
助力“兩進兩回”,做實青年鄉村實踐。大賽采取“鄉村出題、高校答卷、助推落地”的競賽模式,經過初賽、復賽,誕生出43支立項團隊,其中空間類24支,文創類19支。共有43支參賽團隊、200余名參賽大學生走進南充,著眼鄉村振興現狀和未來發展,利用所知所學、創新創意開展實地創作。在后期鄉建項目落地過程中,學生全程參與、駐點實踐,真正做到學用結合、以用促學。
匯集“四方力量”,拓展幫扶廣度深度。大賽以方案研討會形式積極調動政府、企業、社會專家、學生團隊等四方力量參與賽事,共召開線下會議30場、線上會議53場,各方通過深入溝通、緊密合作、反復打磨,推動創意作品的構思、設計和落地,形成了一批諸如“南充絲綢”“熊掌石”“耍影子”“得兼”等一批創新性強、融合度高的優秀作品。
立足“共建共享”,營造鄉村治理“新環境”
開拓鄉村干部思維。南充市將創意大賽作為培訓鍛煉鄉村干部的重要契機,在項目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先后吸引帶動近200名鄉村干部和廣大群眾參與創意實踐。通過實地觀摩、走訪座談等方式與大學生團隊緊密互動,共收集意見建議100余條。在設計關鍵階段,團隊面臨酷暑、限電等不利條件下,鄉村干部開拓思維,多方協調,主動服務,為參賽團隊提供食、宿、行等全方位后勤保障,有力確保大賽順利推進。鄉村干部全力支持配合創意團隊工作,為作品注入“泥土芳香”,也開拓了鄉村干部群眾視野。
融合鄉村文化特質。大賽在精心開展鄉村空間和文創產品設計時,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底蘊,擇選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知青文化、山水文化等契合當代審美情趣、符合時代價值導向的進行精研細作,例如在嘉陵花仙子樂園,大學生團隊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天笙寨古跡和風鈴樹自然景觀,創立“天笙風鈴谷”,既朗朗上口、又提升內涵;在天宮院村文化長廊的創意過程中,大學生團隊積極邀請當地竹編手藝人加入項目設計,充分運用竹編藝術展現當地村落文化,有效激發廣大村民投身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切實提振鄉村群眾的“精氣神”。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大賽突出鄉村產業的培育做強,設計成果的落地轉化,為項目村落打造出一批特色小景觀、文旅新載體和宜居新設施。例如:嘉陵彌陀院村改造了一批頗具川陜民居特色的精品民宿,開辟了以臺灣黃花、多彩繡球等為代表的特色景觀,打造了攀巖戲水、星空露營等網紅打卡點,既讓老舊的鄉村提升“顏值”,又讓落寞的鄉村煥發“生機”;比如參賽團隊對南充柑橘品牌形象重新進行年輕化設計,在平面設計上使用了漫畫形象,在營銷場景上設計出橘子形象IP。通過設計賦能讓柑橘產業接軌時尚,讓品牌為產品增值。文創賽道參賽團隊共設計出近170余件文創產品,有效填充原來文創產品市場空白。
立足“創新創造”,探索鄉村幫扶“新途徑”
以“立體點亮模式”解決空間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脫鉤問題。大賽堅持以“建設活態空間”為核心理念,創新性設置三層架構,形成“大賽活動為載體,專業團隊搭框架,高校師生創細節”鄉村建設模式。如在嘉陵區的彌陀院村、芝麻灣村,在閬中市的天宮院村和閬中古城,大賽以賽題為項目單位,選取26個空間,以整體運營前置為思路,將前期空間建設和后期運營策劃完整考慮,用“針灸式”做法整體激活鄉村產業,快速為鄉村發展打開局面、樹立樣板、建立信心。
以“持續培育模式”解決地方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不足問題。大賽堅持在地文化挖掘與培育,不做紙上文章,倡導可持續的文旅融合模式。將競賽作為地方文化生態重建的過程與手段,鼓勵設計師和學生團隊充分開展田野調查,積極調動非遺傳承人等關鍵角色參與創建,為空間運營招募地方合伙人。如在大賽中大學生參賽團隊積極挖掘嘉陵區高蹺獅舞、蠐蟆節等節慶文化活動和熱涼粉、桑茶、冬菜等特色美食,設計多套鄉村非遺文化旅游主題方案;在天宮鎮駐點創作期間,大學生團隊結合該地鄉村旅游民宿發展需求,在民宿改造設計中巧妙融入當地“竹元素”,并運用枇杷、香瓏草、柑橘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創作出“民宿咖啡”,為鄉村旅游發展增添新的“燃點”。
以“駐地營造模式”解決專業人才對鄉村底蘊理解不深問題。大賽堅持在傳統歷史文脈和鄉村肌理的基礎上進行漸進式更迭,在鄉村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基礎上為鄉村注入新青年思潮的活力和生命力。強調在地化創作的重要性,鼓勵參賽團隊深入挖掘和理解鄉村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和精華底蘊,進行有機融合與發展,從而激發鄉村文化和村落文明在現代化發展中的傳承與創新,提升全民對于本土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激活鄉村文化自信。目前,賽事組委會已將嘉陵區和閬中市近2年來列入鄉村振興示范村打造的彌陀院村、五龍村等6個村作為大學生暑期實踐基地。(李慶)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下一篇: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創建“3+3+N”糾紛調解機制 搭建勞動維權“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