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創建“3+3+N”糾紛調解機制 搭建勞動維權“快車道”
2022-12-08 16:41:00 來源:中國城市網
近年來,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障勞動者權益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人口大縣、外出務工大縣縣情特征,針對涉農民工(職工)勞動爭議案件化解機制不暢、解決方式單一、訴訟程序繁瑣等問題,深挖“人民調解+司法確認”訴調對接模式最大化價值,創新建立“3+3+N”合作調解機制,實現勞動糾紛調解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解機制更加高效,搭建起勞動維權的“快車道”。2022年1—10月,安岳縣通過“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有效化解勞動糾紛239件,裁定人民調解有效率100%,平均裁定周期3天。
“三個建立”實現糾紛調解多元參與
建立糾紛調解組織架構。充分發揮縣人民法院的訴訟調解作用和縣總工會的職工群眾紐帶作用,簽訂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合作協議》,成立由縣委常委、總工會主席和縣人民法院院長任雙組長的“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雙向互駐、對接職責、信息共享、聯席會議等多項機制,搭建勞動糾紛調解的組織架構,統籌推進全縣勞動糾紛調解工作。
建立糾紛調解機制。創新建立“3+3+N”合作調解機制,即依托縣總工會、縣人社局、縣工商聯3個單位成立“安岳縣勞動爭議糾紛人民調解辦公室”,組織開展糾紛調解工作;由縣委政法委、縣人民法院、縣司法局3個單位對調解結果進行司法確認,實現訴非銜接;組織N個糾紛所涉部門或鄉鎮協同參與調解工作,構建形成“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的訴調對接模式。
建立糾紛調解隊伍。聘請來自律師事務所等司法領域的10名經驗豐富的專業調解員,以及來自人社、工會等行業領域的12名人民調解員,用于調解勞動糾紛。建立以案定補工作機制,對調解案件按照一定標準給予經費補助,提高專業調解員積極性。加強調解能力建設,采取實戰觀摩、外出考察、學習培訓等方式,提高調解員化解糾紛能力。截至目前,已有1名調解員榮膺“全省金牌調解員”、3名榮膺“全市優秀調解員”。
“三個強化”助力防范化解一體推進
強化溫情解紛。把好法院立案調解分流、工會維權平臺接訪引導、法律援助服務等前端端口,將接收的勞動糾紛引入“人民調解辦公室”,調解員充分做好心理疏導、政策宣傳等前期工作,引導維權者選擇對抗弱、成本低、見效快的維權方式化解糾紛。強化調解工作的權威性、專業性和親情化、人性化,組織法官、律師、工會干部全程參與調解,盡力減少職工群眾與用工單位的情緒對抗,推動各類矛盾在公正、溫和、舒緩的氛圍中高效化解。
強化協議履行。“人民調解辦公室”針對過去因不履行協議導致矛盾激化、再次上訪的現象,更加注重調解協議履行和后續回訪服務,對能夠即時履約的調解協議力促用工單位當場履行;對時間上有彈性的協議通過電話、微信、上門回訪等方式敦促用工單位按時履行;對因工傷殘導致生活困難的職工加強關愛慰問,讓職工群眾感受到人文關懷。其中“‘工會+法院’聯動維權 工傷獲賠超185萬元”典型案例被《四川工人日報》刊載,成為安岳縣運用“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和“3+3+N”合作調解機制推動勞動糾紛快速化解的經典案例。
強化糾紛預防。結合普法“七進”,依托法院開展“與法同行”“三個課堂”等系列特色普法活動,不斷提升職工群眾尊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素養;舉辦“安工法治微講堂”,邀請法律政策宣傳員、調解員以“兩月一次、每次一主題”的方式,深入車間、工地、社區一線為職工群眾開展普法宣傳;舉辦普法知識競賽、普法宣講等活動,持續提升職工群眾、企業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多措并舉預防和減少勞動糾紛。
“三個延伸”推動糾紛調解提質增效
推動調解觸角向基層延伸。在工業園區、企業工會組織和大型企事業單位設立維權工作室,配備52名基層調解員,負責引導職工依法理性表達訴求、監督企業規范用工行為、協調法院跟進法律服務等工作,及時掌握基層勞動爭議動態,推動勞動糾紛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化解。
推動調解力量向異地延伸。依托異地安岳商會建立“安岳籍農民工維權工作站”,與浙江嘉興、云南楚雄、重慶潼南等安岳農民工主要流入地簽訂城際聯動維權協議,共同探索“托管式”維權模式,共成功調處異地維權案件5件,爭取到位賠償金額216萬元。
推動調解機構向線上延伸。針對部分職工群眾維權不便、來回跑等問題,建立勞動糾紛“云上”調解平臺,著力壓縮時間、交通等成本,實現職工維權“少跑路”,截至目前,共線上受理糾紛90件、成功調解60件,涉案標的700余萬元。(李慶 鄧波)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全國大學生創意大賽助推四川南充鄉村振興創新發展
下一篇:2022中國品牌論壇|中國石化品牌價值超3200億元 近五年增長33%
